在我们这个胃癌如此高发的国家里,对于已进入壮年的人来说,为了有效地免除胃癌的威胁,接受胃癌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正确认识胃镜检查结果,预测一下今后的发展并制定相应的合理方案,非常重要。
人体从出生到成年再到衰老,胃也经历着鲜嫩——健壮——伤害——凋零的过程。儿童的胃几乎找不出毛病,成年的胃开始有一些伤害后的痕迹,老年的胃90%都有不同程度的毛病。简单地说,慢性胃炎在老年人中可达90%,也就是说,没毛病的胃少之又少。为什么?主要是年轻时不重视,不保护,乱糟蹋,老了也就无法恢复了。因此,爱护自己的胃,核心点是从年轻时就要知道胃的重要,知道如何爱护这个自己身体的好宝贝。
怎么爱护呢?核心点有三个:知道自己的胃一次能装多少量(固体、液体总量,少者500毫升,多者2000毫升),知道后就要把握住每次不能超过这个量;知道自己的胃食物进入后多长时间可以排空(也就是胃里没有食物了)。快的人30分钟,正常是2小时。这样就知道胃干活2小时后有一个充分的休息时间,不能让胃一刻不停地干活呀;过40岁后就要做一次胃镜,看看几十年过去了,自己的胃变成什么摸样了?有没有伤害?今后会怎么样,犹如汽车需要检修一样,做到心中有数,才可以跑长途而不至于“半途抛锚”。
但从目前来看,我国胃镜检查的状况并不理想。最近,我在一个消化病会议上得知,偌大的中国,从1969年开始胃镜检查,40多年过去了,检查的胃镜数世界第一,胃镜开展的普及率世界第一(基层医院都已经开展)。但是,做胃镜时行活检(拽米粒大小的组织到显微镜下检查,也叫病理检查)的例数则少得可怜,也就是说,做胃镜时,只是把管子伸到食管、胃、十二指肠看看,没有溃疡、肿瘤、返流等胃镜检查时用眼睛看得到的毛病就退出管子,告诉病人说:没毛病。就算做过胃镜了。
其实,胃镜检查时,在电脑上看到的是明显毛病的一些变化,如溃疡、肿瘤、返流等,这些不到所有胃镜检查的20%。多数在胃镜检查中没有发现上面提到的明显的毛病,这时,就需要夹取米粒大小的胃黏膜,送到病理科在显微镜下进一步检查,才能知道有无:萎缩、肠化、增生、上皮内瘤变、癌、幽门螺杆菌(Hp)、霉菌、淋巴瘤、炎症、结核、化生、异位等大多数胃的毛病。
可见,中国胃镜做了那么多的例子,听起来庞大,其实,多数是“白做”了,中国人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却仍然在5%以下,折腾了一气,胃癌还是到了中晚期才被发现。在我国,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于第一位,占全部肿瘤死亡的23%以上。
除了患有胃癌却检查不出的情况,在大量的胃癌诊断病例中,还存在着将不是胃癌的诊断为胃癌而实施不该实施的开刀手术。
我曾遇到过一位山西某矿务局医院的副院长,拿着他胃底贲门部的病理切片来会诊,当他被告知是炎症性病变、没有癌症时,立刻呈现出一幅哭笑不得的面容。喜的是没有癌,那就不必再每日生活在癌的阴影和痛苦中;悲的是白挨了一刀,食管下端及胃上部均被切除,花了钱忍受了痛苦不说,术后不能正常饮食,严重影响着身体健康……
任何疾病的有效治疗都必须以正确的诊断为前提,目前医院采用的所有诊断手段中,首推病理诊断准确率高。对于人们十分关心的癌症诊断,则更依赖于病理诊断了,即病理报告上一写“癌”字,那就如“宣判”一般,令人深信不疑。然而,我在近年来的会诊工作中发现,胃癌诊断中的错误却是屡见不鲜的。究其原因,主要一点是对胃癌诊断的病理判断标准不一致。
我首先比较了中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病理医生对同一病例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与癌的判断标准上的不一致,往往是日本的诊断标准松(即不够癌的诊断为癌),美国的诊断标准严(即已经够癌的被诊断为增生),中国则处于两者之间。
其次是国内不同城市、不同医院、不同医生之间所掌握的诊断标准也不一致。我将最近一个月中所遇到的四例外院诊断为“胃癌”而实质上不是癌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是一例属于癌前状态,另外三例都还属于增生范畴。
把不是癌误诊为癌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也是迫切需要引起医生和患者共同重视的。我们在日常的胃部检查中,存在着对检查结果认识上的不足,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第一,萎缩性胃炎是不是癌前病变,要不要手术切胃?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诊来观察两者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可以令人信服的结果仅仅是发现胃癌高发区,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也高,并没有得出萎缩性胃炎必然会发展成癌的结论。再者,萎缩性胃炎的本质是胃固有腺的减少,而胃癌的本质是胃腺上皮的异常增生,因此,单就萎缩性胃炎来说,它并不是胃癌的早期信号。根据我们的观察,萎缩性胃炎确诊后如能每2~3年复查一次胃镜,便不必担心癌的发生而准备切胃,如果复查后仍停留在萎缩性胃炎的水平则更不必担心了。
第二,何谓肠化,与癌有什么关系?在胃镜的病理报告中常出现肠化的诊断,是指在胃的腺体中出现了小肠或大肠的腺上皮细胞,肠化越多,胃腺就越少。因此,从本质上说,轻度肠化表示胃腺的轻度萎缩,重度肠化则意味胃腺的重度萎缩,肠化的意义与萎缩性胃炎相似。通过对肠化与癌的关系研究发现,肠化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小肠型和大肠型,其中只有不完全型大肠化生与癌有一定的关系,此时有必要每年复查一次胃镜,其余的肠化则看作萎缩性胃炎即可,不必对其过多担心。
第三,不典型增生是不是癌出现了,要不要马上切胃?我们通过动物实验和对人体胃黏膜癌变过程的观察发现,胃癌细胞不是即刻出现的,而是从正常-增生-不典型增生-癌变逐步形成的。不典型增生可分为三级,即轻、中、重度,轻度不典型增生还有恢复到正常的可能;中等不典型增生大多数会向重度不典型增生发展,少数可长年保持不变;重度不典型增生一般说来,可认为是癌的早期表现。由此可见,对于增生,一年复查一次是可以的。对轻度不典型增生,则不必恐惧,半年复查即可。对于中等不典型增生,则一般三个月复查一次,以观其发展速度和趋势。对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如有条件,可考虑手术切除治疗。我们也遇到少数病人,即使是重度不典型增生,未手术治疗,数年后仍未发展成浸润癌。因此,对于不典型增生应视其程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态度。再则,由于理论上划分难度很大,因此,当遇到不典型增生时,多让有经验的病理医生看看,对于处理得当是很有好处的。
总之,在我们这个胃癌如此高发的国家里,对于进入壮年的人来说,为了有效地免除胃癌的威胁,接受胃癌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正确认识胃镜检查结果,预测一下今后的发展并制定相应的合理方案,非常重要。
纪小龙,著名病理学家,从医40余年。原解放军总医院、武警总医院教授与主任医师。
(推荐纪小龙文集《健康知多少》: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它是一门内容丰富而又深奥的综合性学科。纪小龙医生将40余年的从医经验娓娓道来,语言易懂,内容实用,告诉了大家不被忽悠欺骗,不被误诊伤害,让你多活20年的24节生命课。)